项目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
项目开发阶段是项目实施的前期阶段,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、系统的安排。
无论什么项目,都需要经过开发、设计过程。项目质量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要及满足的程度,首先取决于这一过程。显然,如果项目开发、设计工作质量差,质量设计草率从事,就会给项目质量留下许多“隐患”。“先天不足”,必将导致“后患无穷”。“质量是设计出来的,而不是加工出来的”充分表达了项目开发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性。
项目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,是项目质量管理的起点,是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阶段。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项目。在项目开发、设计过程中,应针对项目特点,根据项目概念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,使其具体化。设计质量是一种适合性质量。即通过质量设计,应使项目质量适应项目使用的要求,以实现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;应使项目质量适应项目环境的要求,使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内安全、可靠;应使项目质量适应用户的要求,使用户满意。在项目开发、设计阶段实施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是方案优选、价值工程等。
项目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,主要包括三大内容:一是搞好质量设计;二是控制设计质量;三是进行质量预控。
1.质量设计
项目开发人员应根据项目的使用要求,制定能够满足“性能”要求的设计方案,其中包括项目质量指标,进行质量设计。质量设计应能做到使项目安全可靠,以及万一出现故障能够便于维修(可靠性和可维修性);在项目实施期间尽可能经济可行(可操作性)。也就是说,质量设计既要考虑项目的使用要求,也要考虑项目实施的可能性和经济性。操作难度小,投资少,但性能差是不合理的;同样,性能很好,但实施难度大,投资高,也是不合理的。项目开发人员必须进行综合平衡,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。
2.控制项目设计质量
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,是通过设计使其具体化。设计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设计工作对项目质量的保证程度。设计质量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设计应满足用户所需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,符合用户的意图,而用户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,又必然要受到经济、资源、技术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,从而使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受到限制;二是设计必须遵守有关标准、规范、规程等相关法规。设计方案确定后,项目开发、设计人员就必须严格按方案要求进行设计,保证设计质量。为此,在设计过程中,应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。
(1)设计评审。在设计的每一阶段,都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结果进行正式、系统、严格的评审并将结果形成文件,目的在于评价设计质量,并找出问题,提出解决方案,使设计的过程力求达到可靠,合理、经济、可行的质量效果。
设计评审的基本意图,是根据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,广泛发动项目参与者,共同把好设计质量关,以使设计人员作出最佳设计。
设计评审是一项旨在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活动,是十分必耍的。
设计评审包括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参数以及其他内容。
(2)经济分析。项日设计是技术问题,更是一个经济问题:项目设计在技术上的任何变化,都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质量、费用的变化。项目设计不仅在技术上必须合理,在经济上也必须合理。考虑经济性,讲求经济效果,是衡量项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项目设计的经济分析,主要研究项目设计的变化与费用,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。其主要内容是计算项目成本。这里的项目成本是指项目寿命周期费用,既包括项目投资,也包括项目在使用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费用,如维修费等。项目寿命周期费用是评价项目设计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。在项目设计过程中,可采用价值分析方法对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,即将项目的性能(使用价值)与项目寿命周期费用相比较,以提高项目质量、降低项目成本为目标,对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,比较各种设计方案,使得单位成本取得最佳的质量效果。
(3)严格遵守设计过程的工作程序。项目设计必须遵循科学技术工作的客观规律,严格按照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,这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客观需要。
(4)设计跟踪。为了有效地控制设计质量,必须对设计进行质量跟踪。设计质量跟踪并非监督设计人员,而是要定期对设计文件进行检查、审核,发现问题及时纠正。
3.质量预控
项目质量预控,就是针对控制对象预测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,拟订质量控制计划,设计控制程序,制定检验评定标准,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对策,编制质量控制手册等。这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。通过采用这种方法,可以达到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,有目的、有预见地采取有效措施,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。做到心中有标准,项目实施有准则,项目完成能达标,达到“预防为主”的目的,为保证和提高项目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可见,质量预控不仅是在项目开发阶段所要进行的质量管理工作,而且也是在项目实施阶段所需要进行的质量管理工作。
(1)影响因素预测。在项目实施前,针对项目的特点和拟采用的工艺、方法、设备等,通过因素分析并参照以往的经验等途径,对在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影响质量的因素加以分析、整理,并绘制成因果分析图。
(2)拟订质量控制计划。一个可行的质量控制计划必须有效而经济,为此,在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项目质量目标、实施条件、工艺、方法和设备,操作者的技术水平,项目投资等因素,并争取在这些因素间达到最佳平衡。
质量控制计划的拟订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:
1)明确项目质量目标。
2)明确项目质量要求和特性。
3)评定项目过程能力。
4)确定拟控制的质量特性和控制内容。
5)确定质量水平。
6)制定质量控制指南、规程和文件。
7)规定检查、监督职责。
8)设计质量控制图。
9)规定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方法。
10)规定对库存和易过期材料使用的控制。
11)确定质量检测设备和方法。
12)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组织和责任者。
(3)设计控制程序。控制程序规定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不同的阶段所需进行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,如图5-1所示。图5-1是针对某锅筋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程序。
(4)制定检验评定标准。检验评定标准是判断项目质量状况的依据,应根据有关规范、标准,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制定。检验评定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检验项目、检验方法、评定标准等。
(5)确定对策。根据所预测的影响项日质量的因素,提出对策,并归纳为对策表。
例如,根据预测得知可能影响钢结构安装工程项目的质量因素,对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因素提出对策,并绘制对策表,如表5-2所示。
(6)编制质量控制手册。质量控制手册是项目质量控制的指导性文件,它涉及到质量控制方针、依据、组织、方法、程序等多方面内容。在项目质量控制中,应根据项目的类型和具体情况编制相应的质量控制手册。
联系我们
Contact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