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有效结合IPD与CMM流程
来源:IPD百科 作者:IPD小生 关注:578次 更新时间:2022-10-17 11:01:52

1.png

CMM: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
,能力成熟度模型,主要侧重于项目在研发过程中的管理。


首创:美国卡麦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组织开发目的:
衡量过程成熟度•初始级(1级):开发过程处于无序状态•可重复级(2级):建立基本项目管理过程•定义级(3级):标准开发过程,在2级基础上,系统化和细化•管理级(4级):对过程和产品质量定量化管理•优化级(5级):建立优化机制,过程不断优化,这种改进是受控的

2.png

二、IPD及CMM关系分析

1、从流程管理分析:CMM只关注其中的开发过程的管理;IPD关注整个产品的开发管理,包括市场、开发(软件、硬件、结构、造型)、生产、采购、财务、品质、销售等各个方面,从概念、计划、开发、试产到最后的量产。

2、从操作层面分析:CMM是项目级的,主要针对公司内部研发团体;IPD是产品层面的,针对围绕产品进行设计、宣传、生产等
各部门团体。

3、从结合关系分析:IPD流程是定位了产品目标及价值;CMM保障了产品价值的实现,是具体实现的过程。
对于IPD和CMM的关系,很多企业中往往担心这二者有无冲突,同时推行这两种管理体系是否重复的问题。但国内也有许多公司进行结合,形成了IPD-CMM流程,成为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管理流程。


通过这一年多我接触IPD-CMM流程来看,这两种管理体系不但没有冲突,而且可以耦合的非常完美,从而可以真正的将产品开发能力实质性的提升。在推行IPD后,对开发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
CMM正是关注开发过程的管理,将IPD与CMM很好的结合在一起,弥补IPD在研发中间的不可控之处,从而更好的提升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。

3.png

三、形成IPD-CMM流程此流程为端到端产品开发流程和软件开发管理流程的结合,以项目组为实施单位。

开发模型采取测试先行、文档驱动的V模型,此模型在瀑布模型基础上通过测试先行有效保障测试过程,在原型模型基础上增强风险管理及过程管理,在螺旋模型基础上又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。
以文档驱动方式严格控制,保证各产品相关环节同步跟进,也保证研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实施有据可依。
在实际实施过程中,可能由于环节较多,为确保实施过程的正确性、有效性以及各项目、产品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。

开发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遵照如下流程(以下以概要设计为例):

统一风格:完成文档样例,全组根据样例统一风格;
 

组内评审及返工:
项目各模块小组完成初稿后,内部成员互相评审,确保模块内部实现的正确性及完整性,然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返工;
 

组间评审及返工:
项目各模块小组根据组内评审返工后版本互相评审,确保模块之间实现的正确性及完整性,然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返工;
 

外部评审及返工:
由开发代表、项目责任人等对组间评审返工版本进行评审,确保整个方案实施的正确性和完整性,然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返工。
 

为了保障各个流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完备性,需通过以下工作人员实施相关工作:

QA:
质量监督员,负责流程引导、培训、质量监控

CMO:配置管理员,负责项目组配置管理工作

RMO:风险管理员,负责监控项目组风险状态,

MC:
度量协调员,负责过程数据收集,维护度量表

TC:测试协调员,负责引导和支持项目组测试活动通过这种IPD-CMM流程,整个开发过程会更加井然有序,而且各阶段目标十分明确,也与产品管理的实施有效的对应,各人员角色分工明确,责任清晰。也许过程显得比较繁琐,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对各种环节进行裁剪,加以灵活应用。而且这种有效严谨的流程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种保障质量、保证进度的有效制度及行为习惯,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,而不再依赖于个人,同时充足的资料也可尽量降低的人员等不稳定因素引进的风险。


免责声明:
1.IPD百科网所有文章文档均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
2.IPD百科网分享的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和研究之用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。如用于商业用途,请到所有方购买版权,追究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无关。
3.以任何方式登录或者进入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IPD网站资源我们均视为您自愿接受并完全同意本声明。
4.如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利益的,请联系13212350979 我们会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。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联系电话:021-6199030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邮箱地址:office@ipdwiki.com
Copyright © 2022 IPD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 沪ICP备2021008520号-5  
沪ICP备2021008520号-6